福建省宁德市俗称闽东,曾经是“老、少、边、岛、贫”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一度是对这里最贴切的描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坚持从摆脱贫困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入手。3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宁德干部群众发扬滴水穿石精神,久久为功,2018年实现全面脱贫。摆脱贫困之后,宁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怎么走,是更大的挑战。
宁德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政过的地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和实践地。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9月,宁德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样板区,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对此,宁德市供销合作社主动作为,服务“三农”工作大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创新开展“党建引领、村社共建”试点工作,在乡镇建设一批有辨识度、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村社共建为农服务综合体,充分激发基层社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村社共建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顶层设计的实践样本
在推进村社共建之初,宁德市供销合作社调查摸排了全市系统110个基层社,发现普遍存在服务功能不强、发展规模不大、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基层社如何从建起来到抓得住、用得上?
2022年,宁德市供销合作社坚持高位推动、以上率下,牵头起草并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出台《关于做好党建引领村社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提出以“共建组织、共营项目、共享资源、共育人才”为重点推动村社共建工作。试点工作有序铺开,全市系统坚持示范引领、试点先行,选取蕉城区赤溪镇等四个乡镇作为试点,与37个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脱贫村、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村,采取共同出资、村社共建的形式,共同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2023年3月,宁德市党建引领村社共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蕉城区赤溪镇召开。同年8月,福建省供销合作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训班在宁德举办,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150名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蕉城区赤溪、八都村社共建综合体。
村社共建工作连续两年写入宁德市委一号文件,写入《福建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推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省系统村社共建工作如火如荼开展起来。
屏南县寿山乡是古时“茶盐古道”的枢纽和重要驿站,由于耕地偏少、人口外出较多,在发展规模农业、工业等方面条件不成熟,基础产业较为薄弱。“寿山乡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负责人的村社共建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整合乡供销合作社‘沉睡’的资产,为餐厅、民宿等打造提供要素支撑,为村社共建提供关键推动力。”寿山乡党委书记周朱顶介绍。如今,寿山乡寿山村已是全省“金牌旅游村”,通过村社共建综合体进行资源整合,打造集农特产品销售、“832平台”展示展销馆、便民超市、寿山乡商会、寿山乡金融服务点、直播间、民宿、咖啡屋等为一体的沉浸式乡村文旅新业态。
柘荣县东源乡本为基层社空白地区,2023年,县供销合作社联合乡党委、政府,将东源村村委楼改造为村社共建东源综合体。综合体一层设有供销农贸市场、农特产品体验馆、日用品、供销农资、便民服务中心、金融保险代办、快递代收点等功能区;二层设有供销展示厅、基层供销合作社办公区域、电商直播间、东源“数字供销”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农服务培训学校等区域。“乡镇党委、政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村社共建综合体场地以及资金问题,并推荐乡镇能人入社,开展辣椒全产业链服务,通过共享资源、共营项目,为东源乡的村集体、农民带来增收。”县供销合作社负责人袁岸宾介绍。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乡镇党委在村社共建为农服务综合体建设成效明显,乡镇党委发挥了牵头抓总的作用,乡镇党委书记担任乡镇村社共建领导小组或者专班组长,亲自牵头协调解决问题,真正让村和社形成利益共同体。”宁德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主任黄国生介绍。两年多来,宁德市先后投入9800多万元建设村社共建为农服务综合体。其中,村级整合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2500万元,市级财政配套资金2100万元,供销合作社系统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基层社自筹资金3700万元。
紧密联结的利益共同体
村社共建为农服务综合体是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利益是激励共同体发展的重要动力,党建引领将各主体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共同体向更高质量发展。
“供销合作社吸纳农民、涉农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方式,组建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基层社与村集体共同出资,以村社共建形式建设为农服务综合体,坚持党建引领、村社共建、联农带农、振兴乡村,围绕‘共建组织、共营项目、共享资源、共育人才’,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供销合作社共同建设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辨识度、效益好的项目,打造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平台,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注入新活力。”黄国生介绍。
宁德村社共建赤溪综合体一层智慧农贸市场人来人往,生意红火,市场内蔬菜、水果、水产、粮油、熟食面点等农副产品一应俱全,还配置智慧显示屏和电子秤;二层的宁德供销赤溪特色农产品展示馆成立了专业的配送中心,结合大数据以及智慧网络,提供精细化、智能化、便捷化的配送服务,充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三层则是村社共建服务中心,由智慧供销展厅、办公区、农产品直播平台和村社共建党群服务中心等四部分组成。宁德村社共建赤溪综合体由蕉城区赤溪助农商贸有限公司建设运营,该公司由赤溪供销合作社和赤溪镇黄田村、赤溪村、由知村、桃园村和东边村共同出资成立。“赤溪供销合作社通过村社共建,组建忆农情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托联合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全链条业务,建成日用品超市和特色农副产品展示区,并打造‘宁供甄选’线上认购小程序,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助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农产品流通入市,实现年销售农副产品金额 5000万元,13个薄弱村均增收9.8万元。”赤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良国说。市场化运作、紧密联结的利益激励,成为村社共建为农服务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除了建立利益共同体,在村社共建中还设立了一批党组织或联合党支部。如屏南县寿山供销合作社与9个村支部共建、蕉城区赤溪供销合作社与12家合作社支部共建,成立联合党组织,周宁县礼门乡党委组织10个村集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联村联社党组织,切实加强党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
百花齐放的为农服务综合体
在霍童古镇,沿霍童街走到头便至霍童溪边,街口对着一棵巨大榕树,榕树边便是供销民宿。霍童古镇民居建筑风格独特,旅游资源丰富,宁德村社共建霍童综合体紧跟市场形势,打造高端供销民宿,发展农文旅产业。综合体由宁德市村社共建助农商贸有限公司承建,该公司由霍童供销合作社和霍童村等14个行政村,采用股份合作制方式注册成立,一层为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二至三层为供销民宿,内设接待、餐饮、会议和住宿等四大功能区。
“充分尊重基层情况,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开展村社共建工作。”黄国生说,近年来,宁德市因地制宜探索村社共建为农服务综合体新路径成效明显。
下党乡隐匿于闽东的崇山峻岭之中,是寿宁县最远和僻静的山乡,这里家家户户种茶,茶产业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寿宁县供销合作社引进下党村党支部书记、茶叶种植经营能手王菊弟担任下党乡供销合作社主任,成立滴水缘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三会”制度,打造“1+N”(下党供销合作社+滴水缘联合社+10个分社)的架构,组建下党为农服务综合体。宁德村社共建下党综合体先后建立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惠农服务社、庄稼医院、茶叶基地、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服务机构,围绕当地茶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农产品流通以及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茶叶检测、农技培训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古田县,宁德村社共建鹤塘综合体通过盘活供销合作社优质资产,让村企闲置资源再“生金”,促进村企共同创收;在福安市,宁德村社共建岳秀综合体通过社有企业带动,搭建脐橙分拣中心及岳秀脐橙产业电商平台,对岳秀脐橙进行品牌化设计、培育和推广,提升品牌价值……
一个个综合体百花齐放,一个个富民产业拔地而起,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宁德市系统坚持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按照一个村社共建的党组织、一个新型活力的供销合作社、一个联农带农的联合社、一个市场运作的新载体、一个规范运行的综合体的“五个一”标准,打造建设20多个综合体,力争在全市建成一批服务功能全、社会形象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基层社,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村社共建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责任编辑: 周钰